抗議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竊占天母運動公園
天母人鬼月為天母環境進行超渡法會
【2006年8月23日本刊訊】「如果台北市政府可以為所欲為,讓各單位不必依法定程序,任意將其管理的土地,不經都市計畫、環境影響評估、土地變更等法定程序,就把天母運動公園擅自變更成體院的校舍,而且欺瞞當地居民,興建17樓超高校舍,這是全世界最惡霸的政府,我們在農曆七月,為天母的環境進行超渡法會。另一方面,我們也準備以法律程序揭發這項驚天弊案!」天母台北市民權益促進會理事長楊麗美如是說。
今(23日)數十位天母居民搭乘遊覽車到台北市政府,在道士帶領下,由牛頭(陳水扁)和馬面(馬英九)牽拉著代表天母環境的媽媽,走過了由白布拉起的「奈何橋」,在撒冥紙以及撕毀台北體院在天母運動公園的招牌照片。但是當林玲玲拿出冥紙時,竟被當場的員警搶走。
「我們是為了搶救天母的環境,未來體院蓋起來後,讓原本地勢低漥的蘭雅區,將面臨淹水的惡夢,這都是陳水扁馬英九兩任市長錯誤的決策與施政造成的,他們應該負起政治責任。」促進會總幹事黃世豐強調。
居民以「九英馬扁水陳」的字樣諷刺「馬扁」體制下的騙術,居民提出以下的訴求:
一、立即拆除天母運動公園的招牌,否則一周後天母居民會替政府執法,拆除這個不實廣告招牌。
二、立即禁止體院以「天母校區」為名招生,因為這塊土地使用分區上仍是「體育場用地」,而非校舍,體院混淆視聽,會騙了無辜的學生和家長。
三、台北市政府應下令體院在天母運動公園的違法工程立即停止,並撤職查辦失職官員,以及潛在的貪瀆問題。
四、由居民組成管理委員會,接管天母運動公園,以免體院監守自盜,讓錯誤繼續延續下去。
促進會已經對台北市提起行政訴訟,要求體院停工,但體院仍置之不理,依然施工,17層的校舍已經蓋到第二層,而且更大剌剌把體院招牌高高掛在運動公園門上,此舉嚴重刺激了天母居民。居民表示,他們準備升起更高的抗爭,如果一周內台北市政府仍不作為,他們會採取更激烈的抗爭與法律行動,向台北市政府討一個說法。
消失的地平線:天母的天空線與地平線將會因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的進駐而改觀
The lost horizon: The skyline and landscape of Tianmu will be totally changed after the
即將消失的天母運動公園
Abstract
The
天母一向被認為是台北市最有特色的生活社區,在未來會發展成什麼面貌?天母人不知道,恐怕也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,全台灣的都市發展,都是走一步算一步,沒有長程規劃,市民更無法參與,只能被動的接受。上海人民廣場有一座「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(http://www.supec.org),中外人士到那裡,可以很清楚看到上海的過去、現在,以及未來的模型,讓大家對城市未來的發展始末,有個清楚的概念。上海能,台北能嗎?
最近台北市發生了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:將數十年歷史的台北圓環,兩年前花了二億元,請建築大師李祖原,改建成玻璃鳥籠的「夜市」,今年
99%天母人不知道,在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的網站上早已有如下的公布:「為提升教學環境與品質,本校正積極進行天母新校區興建工作。在全校師生多年深切期盼下,業於91(2002)年動工興建教學大樓、93(2004)年動工興建體院大樓及詩欣大樓。本校預計於95(2006)年1月接管天母棒球場……」
換句話說,早在4年前就已經大興土木了,但後知後覺的天母人,一小部份人到了去年底才警覺到這個問題大了,因為在這個面積達16萬8千平方公尺(相當
去年11月市政府公告土地變更說明會,也只有少數人知道、收到通知,但已經引起嘩然,2萬4千多位市民聯署,反對運動公園變成體院校舍。同時也有人成立了天母台北市民權益促進會,聘請律師,對於台北市政府可能涉及違法瀆職部份,提出行政訴訟,必要時,將進一步提出告訴。
最令人費解的是,為何在土地沒有變更移轉為體院校地前,市政府就核准了大面積、高層的校舍的建築執照,這在行政程序方面,實在有商榷的必要。一位市府官員表示,這是因為市政府內部低估了天母地區居民的反應,同時也有市府內部單位便宜行事之嫌,才造成今天遇到了地方民眾反對聲音,市政府變得進退維谷。
天母台北市民權益促進會表示,像這樣重大開發案,應該實施環境影響評估,雖然台北市職業訓練中心有5.8公項土地曾經在1998年辦理過環境影響評估,但不包括運動公園部份。
重點恐怕不是環境影響評估做或不做的問題,而是台北市根本沒有一套清楚的城市規劃方向,市長民選後,台北市出了兩位政治明星市長陳水扁、馬英九,12年過去了,許多人開始懷念前市長黃大洲還做了大安森林公園,中華商場拆遷,捷運等深遠影響台北市的工作,雖然在威權體制下,像大安森林公園從原來的體育館,變成森林公園,從現在看來,當初「順應民意」的政策,比現在動不動「依法行政」的民選市長更民主,更能包容民意。
天母人、台北市民、台灣人在解嚴了20年的今天,應該更能有自主性,透過民主程序,建立公民社會。
台北體院在天母居民強烈的反對下,甚至違反都市計畫法、土地法、環境影響評估法,悍然新建17層高的「校舍」,而且加緊趕工,意圖造成既成事實後,再就地合法。
解讀黃大洲的大安森林園現象
從〔台北123的人物側寫 (http://dipper.myweb.hinet.net/ch19/19-1.htm)〕中,可以看到從高玉樹、張豐緒,一直到陳水扁等10位歷任台北市市長的履歷和市長任內重要的施政。
黃大洲是
黃大洲一上任就碰到非常棘手的七號公園是要體育館,還是森林公園。幾經折衝,七號公園變成了「大安森林公園」,成為台北市市區內最大面積(
從現在看來,黃大洲當時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。今年初毗鄰大安森林公園的聯勤信義俱樂部土地以270萬天價標售,成為台灣地王。社會各界認為大安森林公園對當地的地價居功厥偉,如果當時蓋了體育館,恐怕沒有人會看好。這也是一個典型的環保與經濟並重的成功案例。
另一方面,原來有一尊觀音像在公園預定地內,在建公園時也引起了宗教界的爭議,黃大洲決定,如果捐出觀音像,且不得有宗教活動,才可永久保留在原地,使這個原本非常敏感的宗教對立,得到智慧的化解。
反觀民選市長以得票高者勝出,反而挾民意展現權力的傲慢,既要爭取選票,又急於展現公權力,而缺乏智慧的協商與深遠的規劃。黃大洲當年也被市民抱怨,沒有親和力,沒有魄力,政策搖擺,也曾爆發捷運弊案,滿臉豆花。但十二年後,看來黃大洲四年半市長任期對台北市的貢獻,是陳水扁和馬英九無法望其項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