爺爺留下的碾米機,是手搖的,
除了後來維修外,全部用接榫的方式做成,
沒有用一根釘子,如今是余心正的鎮家之寶

每個人或多或少有一些收藏,余心正收藏的是則爺爺留下的寶物:天母老照片、爺爺的小學課本(日文)、獎狀、家傳的碾米機、腳踏車和收音機執照、與房客的租約、電費單據等等。這些和天母歷史有關的家藏、家傳,讓我們窺看到老天母的一角,也看到其中的熱情。

接觸到余心正的人,很難不感受到她的熱情。

《天母合眾國》正式發刊前,我們出版了一份文宣,我們叫它「天母人的名片」,名片大小,一共24張,一面是文字,寫的是我們對天母的願景,另一面則是帶著天母味兒的圖片。名片是配送到住宅信箱裡的。坦白說,我們不知道收到的天母人會有什麼想法,當然這也是我們最想知道的。

我們收到的第一個回音,就是余心正。她在《合眾國》的部落格留言說,她的爺爺在民國35年就移民到天母了,她有很多老東西可以提供。幾天後,她出現在我們的辦公室裡,帶來一疊疊珍貴的家傳,有老照片、附有英文說明的電費帳單、銀行開幕酒會通知、有天母老地址的信封等等。

 

心正和曾祖母、哥哥、姑姑合照。
心正小時候常爬到照片中的含笑樹上,
從那裡可以看到巴士總站和下車的乘客。

心正是五年級後段班,在天母出生,幼稚園讀的是當時天母唯一的幼稚園天道幼稚園,是修女辦的,後來讀士東國小、蘭雅國中,一直到唸高中才出天母。出國一段時間後,還是回到天母定居。

心正的爺爺余相臨先生,明治43年出生(民前2年),35歲時賣掉茶工廠,從關西移民到天母,住在今中山北路七段190140弄最上坡的地方,親戚笑他選的是一個「荒郊野外、鳥不生蛋的地方」,余老先生卻愛上了天母,只跟他們說:「我現在過的是神仙般的生活,我住的地方是人間天堂。」他在94年過世,享年96歲,在天母住了超過一甲子。和爺爺一樣愛天母的心正說,爺爺是全天母最幸福的人,因為他看過天母最好的山水。

余心正把爺爺留下的文件存放在夾鍊袋裡,當寶貝一般收藏,一方面防潮,也容易拿出來把玩。她總是輕輕拿出,平整放好。

 

爺爺的故事就在這些寶貝當中。可以看得出來余相臨先生從小好學,在日本人辦的石岡公學校(小學)念書時,年年都拿獎狀,做事情一定認真又仔細,他的課本保留的好好的,朋友的信、銀行存摺、各式証照、繳費收據、向稅捐處陳情的書信,也都乾淨、字跡工整。就算是無緣認識他的人,也會對他有些許認識。

這些收藏也保留了天母的共同記憶,可以從其中看到當時庶民生活的軌跡。

例如,銀行在天母設立「儲蓄服務站」,這是當時的大事,銀行特別寄發邀請函邀請居民參加。為了建學校,還曾經發動樂捐(余家捐錢給士東國小)。陽明山管理局曾經發函,要求「各家自掃周圍髒」:負責住家周圍2公尺範圍內的環境清潔,以免受到「你丟我罰」。台電的電費收據上面還印了好大的「謝謝」兩個字。(以前的人都是這樣說話的嗎?聽起來真像禮義之邦!)

又如,民國46年的電費收據上,竟然有英文說明,英文用法還非常正統。心正的爺爺和美軍打的租約是中英文對照,逐條譯寫清楚。美軍住在天母,一下子變得再真實也不過了。

余心正常常翻閱爺爺留下的寶物,每多翻一次,她對天母的認同感和喜愛就加深一分。

 


心正保留爺爺的修業證書和小學課本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anm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