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母的居民很幸運,附近有3座台北市立圖書館的分館,天母分館最早,去年內陸續完工的石牌分館和北投分館都是新興的綠建築,設計令人驚喜。《天母合眾國》分別拜訪他們,將建築、藏書、館藏、館內活動等特色,做詳盡的整理,大家不妨利用空閒的時間,到圖書館尋寶吧。

20歲的天母圖書館,屹立不搖  
    天母圖書館成立於1987年3月,面積有900坪,座落在中山北路154巷內頂好超市樓上3、4樓,2004年3月空間改善工程完成後,終於有了單獨的出入口和電梯,但出入口在超市下坡處,由此登3樓,大門、借閱、查詢書籍、資訊電腦室、兒童閱覽室和兒童外文區等都在3樓。入口處右手邊有一個「歐洲文化櫥窗」,裡面歐洲文化的書籍從文化、法律、哲學到室內設計、美學等應有盡有。天母分館因地制宜,自開館以來即以「語言學習」為館藏特色,後來改以「歐洲文化櫥窗」為館藏特色。4樓則為視聽室及圖書、期刊閱覽室。藏書14萬冊,在市圖系統中名列前茅,比較早期的絕版書只有在這裡找得到。
    天母圖書館在空間重新配置後,將兒童外文圖書獨立成一區,面積20餘坪,利用筒燈和扁鐵造型欄杆的設計,且顏色的配置非常豐富,提升兒童閱讀的興趣。負責歐洲櫥窗的資深館員陳雅琳表示,館內目前有童書3萬冊,其中近4千冊是外文書。今年圖書館還爭取到一筆經費,可以增購外文童書。
    以歐洲文化著稱的天母圖書館,在今年的5到7月間舉辦「歐洲電影院」活動。以愛情電影為主題,在視聽室播放。其他常態性的活動有電腦自學班,中文、日文、英文的讀書會,都由志工老師帶領。其中日文讀書會的許新煌老師,今年76歲,是見證日據時代歷史的國寶(許老師的故事,我們將在下期的雜誌報導)。暑假時,會與日本交流協會合辦七夕節的說故事活動,除了場地的佈置,他們還會以和服打扮亮相。除此之外,每年草山生態文史聯盟舉辦天母水道祭的活動,天母圖書館也會配合展出水道祭的海報及祝福卡,充分與社區結合。

北投圖書館,一種氛圍的營造

雖然大部分的人到圖書館的目的是看書,但是也有越來越多人將圖書館當成一種氛圍來享受。北投分館就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。從外觀來看,它位於北投公園內,四周綠意盎然,建築的基調以深色系的木材為主,顯得很有質感。環保的設計處處可見,屋頂為輕質生態屋頂,有太陽能光電板供發電;斜度設計的屋頂是為了將雨水過濾為館內衛生用水。閱覽區的木椅椅背上,還刻有蝴蝶、蜻蜓等動物圖樣。

室內空間共有3層,1樓為服務台、期刊報紙及電腦區,2樓為圖書閱覽區、會議室,地下1樓為兒童閱覽區、視聽室及說故事區。2樓的室外長廊涼風習習,臨窗的桌子是最吸引人的地方。兒童閱覽室裡有一個像是游泳池的圓形閱覽區,小朋友坐在裡面看書,有如暢遊書海。

    北投圖書館將自己的特色定位為「生態保育」,並以此為目標蒐集藏書、舉辦活動、教育民眾。今年3月,與汗得學舍(HAND)一起推動「環保塗料」的活動,與德國的廠商合作,在館內舉辦環保塗料DIY教學。分館主任呂寶桂說,很多外國的家庭,他們用的塗料都是自己用天然產品做出來的,啤酒、蛋白都可以當染料,既環保,對自己的健康也有益。館內也不定期舉辦市民講座,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北投圖書館更貼近市民,也讓市民有更好的閱讀習慣,講師從文學的角度,分享生活中與環保有關的概念。常態性的活動有林老師說故事,主題是安東尼布朗的童書。
   
石牌圖書館寬敞舒適的閱讀空間,令人嚮往

    石牌分館是繼北投分館後的第二棟綠建築分館,也是市圖分館中最大的,近2000坪。這棟綠建築是由鋼構與鋁玻璃帷幕結合而成,外觀極具現代感,採光極佳,白天時就可以利用最省能源的自然光閱讀。4到6樓玻璃帷幕外設有太陽能光電板,可以遮陽,也可以節能省源,屋頂有雨水的蓄水回收池,作為館內衛生用水。3到10樓,每層樓都有寬敞舒適的閱覽空間。
石牌圖書館去年12月才剛重新開幕。目前9樓正在籌備世界兒童文學組織基金會外文圖書館,收藏14歲就讀完大學的華裔天才兒童徐安廬及家人共同捐贈的3000餘冊英文圖書。預計明年6月,石牌分館會成為總館外,英語閱讀資源最豐富的社區圖書館。
    石牌圖書館特色為表演藝術,以戲劇和音樂為主。10月間,石牌圖書館以「偶」的秘密花園講座,請到「偶偶偶戲劇團」團長孫成傑跟小朋友談兒童偶劇和如何用偶說故事,並有小偶戲DIY現場教學。圖書館期刊的閱覽架上也陳列一系列相關的偶戲書籍。主任宋南靜表示,未來還會持續規畫表演藝術的相關活動,好讓民眾可以充分利用館藏。石牌分館在7月到12月,還會與天母分館一起,與台灣科學教育館合辦「創意科學Easy Go─科學體驗成長班」。
    石牌圖書館5樓一整層都是小朋友的閱覽天地,裡面有一座故事屋,最受小朋友的喜愛。原先就是讓小朋友在裡面聽故事的,可是有許多小朋友喜愛在裡頭畫圖、看書,但光線不足,讓人有點擔心。
(小標)看熱鬧也看門道
懂的人看門道,不懂的看熱鬧,圖書館的好,常常利用的人才知道。北投、石牌分館的新穎設計,可以吸引人親近圖書館,是件好事。但是兩分館開館以來有很多人來「純觀光」,北投分館甚至有人帶食物到圖書館裡「用餐」、大聲聊天,造成其他閱讀者的困擾。也有覺得新圖書館「環境好得讓人不能安心讀書」,在那裡納涼睡覺的大有人在。顯示民眾的使用圖書館的禮儀有待加強。
和新館比較,天母分館則顯得老舊,由於它不是獨棟建築,加上出入口標示不明,一直很讓民眾困擾,電梯也只能搭到3樓,4樓就要從3樓走樓梯上去,動線上還是不便,冷氣轟隆作響。但這還是館方數年前好不容易爭取到經費(約1000萬元)才稍稍改善的。據市圖總館人員透露,市圖明年度的主要經費將用在士林、龍山兩館,天母分館想改頭換面,要自己想辦法向其他單位(如文建會)申請。但它有14萬冊藏書,是它寶貴的資產,應該妥善運用。
作為社區圖書館,民眾也希望圖書館能更走出來,把增加與地方、社區互動,列為各館的重點工作,就和作生意一樣,愈貼近消費者,愈能吸引更多人進入圖書館,讓更多人知道圖書館的好。


什麼是館際合作?
雖然石牌和北投分館的藏書不如天母分館多,但現在可以透過館際合作,向圖書館預約。民眾只要上市圖網站http://www.tpml.edu.tw,由館藏查詢系統中找到想要借閱的書籍,提出預約申請,市圖就會透過每周的巡迴車,將調閱的書籍配送至各個分館,再由分館發e-mail通知取書,大家可以分享圖書資源,就近取書。
圖說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anm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