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馬背上的孩子笑得燦爛。五年來,三百多位腦性麻痺、唐氏症、自閉症的孩子接受過馬術治療,從中找到自信、健康。本文專訪傷健策騎協會理事長王挽華,和參與復健的小朋友家長,林媽媽。

淑婷,6歲,由於腦性麻痺,從出生到現在,都一直在接受復建,今年4月她開始嘗試馬術治療,幾個月下來,已經可以不用扶著把手坐在馬背上,雙手的律動也比較協調,還常常跟媽媽說:「我要去找小花玩!」(小花就是她心愛的坐騎。)

傷健策騎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馬療導師的王挽華表示,馬療是輔助的復健方式,主要是因為馬行走的步態與人相同,可以幫助腦性麻痺、過動兒、自閉症的孩子在馬背上進行復健。在國外已經不是新鮮事,Discovery也專題報導過,但在國內還在萌芽期,傷健策騎協會是少數從事馬療的團體之一。

復健前會先做檢查,找到適合的小朋友,像是不怕馬、沒有過敏、沒有禁忌症,以免發生危險,治療進行時除了物理治療師、陪騎者,還有導師在旁協助。選擇馬匹也非常重要,通常會挑選穩定性高的馬來協助治療。

林媽媽則以淑婷的經驗為例說明,希望馬療可以受到較多的重視。

從餵馬吃胡蘿蔔開始

林媽媽說,剛開始時淑婷很害羞也很怕馬。在上馬前,導師會帶著她做暖身,與馬培養感情,餵馬吃胡蘿蔔,幫馬刷刷毛,讓馬跟小朋友的狀態都屬於最舒服的情況,在物理治療師、陪騎者、導師的協助下,就可以上馬了。

剛開始,淑婷在馬背上相當緊張,肢體都很僵硬,手緊抓著扶手不敢放開,怕從馬背上掉下來,但經過三、四堂課後,安全感建立了,淑婷可以安心的在馬背上進行復健的遊戲,甚至完全放鬆躺在馬背上,還幫馬取了個名字,小花。

所有遊戲中,淑婷最愛的是傳球接球的遊戲,將湯匙上的球小心翼翼的傳給在一旁的導師,在傳球的過程中,可以伸展到手臂的肌肉,同時還要維持平衡感,不可以讓球掉落,過程中能明顯感覺到馬走路的方式,進行幾個遊戲後,會讓小朋友下馬,之後再進行步態訓練。
 
在下次上課可以明顯看到成長,淑婷不再需要扶著把手,雙手可以輕鬆活動著,配合著馬的身體律動,從原本的害怕到接受,淑婷還會主動關心小花的狀況,也增加了自信,覺得自己是威風的騎士。

林媽媽說,對淑婷而言,馬術治療像是在玩,跟以前在醫院進行制式化的復健不同。馬療不同的是透過與動物的親密接觸,孩子放下心防,體會之前沒有過的自由行走。對林媽媽而言,看到孩子健康有自信的成長是最快樂的一件事。為了孩子,她什麼樣的醫療方式都有嘗試過,孩子受限於肢體,能做的事少之又少,馬療則帶給孩子很棒的機會運動,甚至成為嗜好,她希望可以加強無障礙空間的設備,更希望社會大眾多多認識特殊疾病的孩子,了解該如何對待他們,用心的林媽媽設立了無名網站「紫貓咪」,記錄了淑婷復健的心路歷程。紫貓咪網址:www.wretch.cc/blog/jennyrose

在7月和8月,傷健策騎協會將會針對腦性麻痺兒童開設馬療課程,有興趣的家長可以聯絡中華民國傷健策騎協會王挽華,電話:28236450。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anm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