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.德簡書院  王鎮華

回家,現代人感覺無家可歸。
         現代、後現代發展至今,外在成就非凡,
         內在卻:「存在的遺忘,主體的隱退」。
         然而,「良心的刺痛,現場的尷尬」又如影隨形。
         人類是無法擺脫主體的問題。
家,身之所安,象徵的是:心之所歸。
有這樣的地方嗎?有,就是生命本身。
人類只知道用生命、用心,
卻不知道生命本身、心本身……。
真夢不遠,真理之鑰垂手可得,
只要人類不再「虛內騖外」,
          不再「贏人避天」,
          不再「捨本逐末」。
理性,質問專業化的本質是什麼?
問題還沒答案,專業化已橫掃全球。
我們就用哲人胡塞爾的三大還原來回答:
     本質還原在歷史還原,
     歷史還原會找到自我還原,
     自我還原人類將重新發現天賦主體:
          主:直心,覺知,心光,自明——即德,直心為德。
             體:自然,生命,脈絡,自化——即道,道法自然。
主與體,造化者與其造化的萬物,我用四個相近的同義詞定位,
那也就是中國古文化的核心觀念,德與道,亦即中道。
德道之感,就是當下、心頭、眼前的明然存在,
自明與自然就是存在(Being),存在一定是自然自明的。
     因此,德與道、主與體合起來,存在浮現,中道呈現:
          主體,明然,真實,存在——主體即存在。
          當下,心頭,眼前,中道——存在即中道。
     德道即主體,主體即存在,存在即中道。
這三句到家的話,說明了人格、格局與天要人走的生命步法,
這就是被人類這顆「自主心」遺忘的天賦、天命。
天命德道是恩澤,覺醒主體是回家:
          「天道下濟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」(萬物生長由下而上)
          「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」(人心成長,亦由卑而高)
覺知心光是尊,回看自己凡心之用是卑,這尊而卑是不可踰越的生命之姿。
土裡的菜根香指的就是:以覺醒接受主體,回家之後的光景。
           平凡、卑微是尊嚴的起點,逃避就不是人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逃避自明,自然也隨之消逝;一切自作自受,自己負責。
人的一生是自己「自主心」打造的,
天賦主體原本一直好好的在旁邊,你怎麼對待主體?
這關鍵的一問,決定個人的氣質、社會的風氣、與時代的思潮,
主體從未離人而去。
主體在自身,存在在眼前,為什麼看不到?
人只能看到,知識經驗與心量敞開程度允許你看到的;
那就是你的文化水平、成熟程度。
人的隱藏太多,不敢敞開示弱,
偶爾放懷,覺知卻稍縱即逝。但,覺必常在。
謙卑下心吧!想返樸歸真:下心則近,虛心即見。
人類的危機意識越來越強,
「自主心」是善源還是禍首?
就看人類每個人當下的用心,
至少,外在成就難掩內在成長遠遠跟不上。
人的問題都是活的,解決方法卻是死的,
台面繁多的趨勢、策略、解法,百姓最厭倦「還不面對真正的問題」。
資源在浪費,時間被消遣,虛無在漫延。
原來,我們只要自主心的自由、自主,
卻閃躲了上天配備在自主心中的主與體。
人用自己的一套想替代生命之道,
每天過這種人工價值取向的生活,你不會厭倦嗎?
我們幾千年的中道文化,
可以說就是主體文化
     ——「德常自明在人心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道法自然不遠人。」
天賦的德之主與道之體,
這普世的人格、格局、步法該登場了!
這是老天爺直接的教化、引領、真實劇本。
主體步法一句話:活!活化!做個覺活人——靈光耀動,腳踏實地!
以主體穿透現實,穿透習氣的自己,穿透人為的過度設計,
主體的步法,就是重新回到生命場域的自我成長——破繭而出,以身作證。
這是買不到的、無法替代的、真正愉悅的生命本分。
請  上天垂鑑,
亦即請你心覺惠正。     

 

後記:陽明山下天母心——平等.慈悲.和諧

德簡書院的「掌門人」王鎮華,在1990年體認到西式教育無法替代中國傳統文化的省思,辭去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,專任德簡書院,傳道、授業、解惑。2000至2004年,王鎮華住在天母中山北路七段114巷,也曾開過天母媽媽易經班;然而他坦言:「天母自然環境較好,但我不認同那個環境裡的驕傲。」他認為,天母的有錢人、外國人都有高傲的特性,缺少了敦親睦鄰的美德。多年前他曾經看到作家孟東籬高齡的母親(當時已80多歲),到北投的兒子家,一看到院子中的楊桃結實纍纍,就很自然的把楊桃摘下來、洗乾淨,分送給左鄰右舍,非常自然。日本有「街町意識」,而台灣以前很有鄰里意識。

談到《天母合眾國》的宗旨是建立一個家的感覺,王鎮華拿出了這份〈回家〉,讓《天母合眾國》發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anm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