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天母人

2002年的某一天,和草山文史工作室(後來為草山生態文史聯盟)的朋友談到,如果要集合地方意識,必須要發行一份天母社區的刊物,當時建議這份刊物可以叫《天母人》。

動念
2003年5月,在美國旅行半個月,走的並非旅遊路線,而是開車漫遊,發現各個村鎮都有社區刊物,主要是由當地的社區商會所推動,由社區廣告支付製作費用,就算是只有三、五千人的村鎮,也有社區刊物,表現出地方觀點,也讓商旅人士可以立即了解當地的風土。即使在電子媒體泛濫,印刷媒體式微的年代,社區平面刊物仍有其一席之地。這使我動念辦一份社區的媒體。

這個念頭直到2006年的春天,我辭去美國品質學會中國首席代表的工作後,才有機會去實驗。住在天母快20年,對天母的了解仍十分有限,花了半年重新了解這片我居住最久的土地。除了草山生態文史聯盟關心的六之六保變住議題、天母水源、水道,在林玲玲的說明下,才知道天母最大的一片開放公共空間天母運動公園,即將成為水泥森林,台北市政府、台北體院無視蘭雅一帶是沼澤地的事實,以及程序的合法性與正義,歷經馬、扁市長任內,將這一個違法開發案硬塞給天母。

這件事也讓我看到天母人的冷漠與矯情,如此重大的公共議題,雖有2萬多人連署,但無法捍動市政府的政策,天母人還是只會碎碎唸,沒有行動。我們在創刊前設計了一些活動,包括去市政府辦中元普渡抗議、彩繪天母運動公園,以及控告市府失職瀆職官員。做一個媒體,其實沒有必要去「惹塵埃」,但基於媒體維護公共利益的天職,當社區的動員力不足時,我不得不選擇跳出來。這是一個新聞界長久的公案,記者採訪時,有人溺水,記者是訪問優先,還是去救人?無疑的,我們選擇下水救人再說,但我們謹守份際,仍以客觀的報導,盡量不讓自己成為新聞的主角。

社區媒體的利基

天母、石牌地區有5萬多戶人家、大小4000多家店家、許多的建案,無異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。經統計,每戶人家會收到30公斤的垃圾郵件,以其製作、投送費用,每年約有2億元的垃圾郵件,如果把垃圾郵件十分之一的費用投入社區媒體,社區就能夠擁有至少2個月刊,或1個雙周刊。

即使我們決定結束《天母合眾國》,但從業務模式來看,社區廣告仍有其市場,可以支持社區媒體。然而在我們的歷程中,原來應該佔廣告量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建案廣告,並未如預期來刊登廣告。出刊半年後,我們拜訪建商、廣告公司,發現靠土地做生意的建設公司,大多數對一個有強烈社區意識的媒體沒有興趣,他們的經營模式是打了就走,甚至留下問題給購屋者,似乎不希望和地區民眾建立長久的關係。基於我們的廣告原則,如果沒有社區情感的廣告主,我們也寧可不要。

金錢不足以衡量「價值」

我們專注服務社區中的小店舖、餐廳,不祈求大廣告。我們傾心聆聽廣告主的聲音,但是天母大多數的店舖幾乎沒有業務計畫,像節慶,都是臨時想到什麼,就做什麼。我們的廣告業務不是一般「拉廣告的」,反而像是社區店家的「行銷幫手」。我們總要冒著得罪顧客的風險,問他們的產品特色、主顧客群、行銷重點,然後幫顧客設計一年的行銷計畫。我們相信要有好的顧客,才會有好的產品、好的廣告,才能提供給天母人。中國時報5月9日曾報導,我辦《天母合眾國》賠了700萬,但去上哈佛研究所3年要花多少錢?也是賠錢嗎?我們學到的、貢獻給天母的,何止10個700萬,這不是用錢可以衡量的。可惜大多數人只看表面,沒有深入去看人生、事業精彩之處。

和其他媒體不同,許多讀者和我們形成一種遠親不如近鄰的感情,他們不吝嗇的把意見告訴我們,甚至連廣告主的缺點也要我們反映。像小叮噹余心正小姐,就是最早回應我們發出訊息的鄰居,後來成為我們的股東。除了少數朋友外,我們其實和天母所有的人都非親非故,只是大家都太愛這塊土地,像張壯謀先生,他在天母國小家長會上提出:「讓天母成為我們子女的原鄉」,感動了許多人,每個人都開始問:天母是我的故鄉嗎?

我們在2006年10月、11月試辦2期後,花了4個月召募每人1萬元的股東,兩年多來,我們一共有57位股東。好評多,但實際參與者少。寒天飲冰水,點滴在心頭,但我們相信每一位股東都是充滿了對天母的關懷。我會一一登門向股東道謝,並歸還股金,致上一份未能盡全功的歉意,但保留一份為天母繼續努力的元氣。

橫眉冷對千夫指

今年年初,我們看清許多指標並未達到預計的目標,我個人也另有生涯規劃。《天母合眾國》應該是一個公器,這三年來,我不領任何薪水,妻子何亞威負責編務,也只領2萬多元的薪水,我們並無其他收入,也沒有任何政府的補助或政府廣告,因為我們希望做一個完全屬於天母人的自由媒體,奉獻給天母人,做一個沒有任何政治、宗教、黨派、財團色彩的自由媒體,所有的故事,都是屬於天母人的。

當然講實話是會得罪人的,在這3年中發生3件誹謗事件,包括惡意中傷(已結案),北體學生會和校友誹謗案(審理中),以及天母商圈發展協會執行長王合禮的網路匿名誹謗(審理中),我們皆一一提請司法處理,絕不寬貸。這恐怕也創了紀錄,一般都是媒體被告誹謗,我們卻需要告人誹謗。至少我們還有一點「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牛」的文人骨氣。這些官非,並非為個人恩怨,都是為天母人的承擔。

下一個旅程的開始

在5月16日鄰舍節上,我們向天母人告別,迎向另一個旅程。感謝長期支持我們的廣告主們,沒有他們的贊助,就沒有《天母合眾國》。感謝這幾位天母人亞威、玉慧、晏禎、明卉、子瑜,她們一直以極低的工資和兢兢業業的工作,為天母服務,忍受我苛刻的要求,希望她們都能再找到好工作。許多人都驚艷《天母合眾國》的精緻,幫我們設計雜誌的李男工作室,在低於行情的報酬下,被我們「剝削」,但大家都喜歡李男大哥的手筆,和他的夥伴黃俊、阿勇的傑作,沒有他們,大家就沒有辦法看到賞心悅目的編排。還有其他曾經在《天母合眾國》一起努力過的同仁。也要感謝天母鄰居,中華彩印曾一淙總經理對我們的支持,和業務張守智的服務。還有大家不知道的無名英雄,大方派報社許福成,為我們把雜誌送到各個取閱點。

我們的結束,其實是向天母人宣示:如果不懂得珍惜,天母的美好是會消失的。三十年風水輪流轉,過去50年,天母從農村果園的三角埔,成為美軍眷舍駐地,發展為摩登洋味的異國風,但現在天母的特色逐漸被醜陋的大樓、攤販,與政府不當規劃所剝奪,天母人若沒有自覺,繼續冷漠,天母將很快變的凌亂、俗不可耐,讓當年喜歡天母而移居來此的人,漸漸找不到當年愛上天母的理由,這才是永恆的悲哀。

我們謹以最後一期獻給所有未來的天母人,希望30期《天母合眾國》不是美麗天母的最後的驚嘆號,而是一個起點。天母社區商會、草山生態文史聯盟,和其他社區的朋友們,大家一起為樂活天母再接再厲。

天母合眾國發行人  方儉 鞠躬
2009年5月20日於天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anm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