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東部小鎮Seneca Falls的小廣場,是美國婦運的發源地,記錄著1848年伊莉莎白.史坦頓(Elizabeth Cady Stanton),號召上百女人演講後上街遊行,爭取女人要擁有投票權的歷史場域;巴黎市長於2005年國際婦女節宣布一座橫跨塞納河的橋以西蒙波娃之名命名;韓國已在1998年設立全球首座慰安婦博物館。
 
文化總會於去年出版《女人屐痕》,引起各方注意,天母三玉國小家長成長班讀書會特別邀請作者到校演講,引發熱烈討論,足見這17則女性的故事,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弦,也透露女性在社區的地位。今年文化總會進一步從《女人屐痕》一書中選出了 6個台北女性的地標,並將於7月聯合發布,供人瞻仰,也揭櫫女性在近代史中的地位。讀者如果有興趣,暑假期間可以按圖索驥,一一造訪。 (文化總會洽詢電話: 2396-4256)

 【讓台灣女人 活躍世界舞台】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
台北女青於1949年5月成立,台、外籍女宣教師以宗教關懷在北市開封街(今福興國小)創立,並在物資匱乏年代1965年起,設置牛奶餅乾站,每天提供200份供貧童補充營養,當時衛生條件很差,女青設洗澡站供違建戶提水、洗澡等公益福利,協助失學少女與家庭主婦。歷經22年後女青才擁有一棟新廈,奠基日後往國際化、年輕化、專業化的發展。

1979年台灣女青在希臘年會中,加入「世界女青年會」。目前女青年會約有5000個會員,10分會。在近60年的歲月,歷經胼手胝足的草創時期、到匱乏年代,集結海內外資源,力除消滅貧窮,給婦女一技之長。第三階段,在70年代興建新廈,並擴充島內組織,成為全國性協會,蓄積強壯體質。80年代,進入世青,與世界連結,因應台灣經濟變革,改以文化性與成長性主要服務,加強對老人的關懷。90年代,首次爭取來台召開亞太區域會議,更推出年輕女性國際事務培訓計畫。

地點:台北市青島西路7號



【官夫人俱樂部 齊家報國皆響應】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
1950年成立,全名為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,至今已56年,由蔣宋美齡結合高階公務員太太、企業家夫人創辦,前期任務為為前方戰士縫製軍衣,慰問傷患官兵,更捐建大量軍眷眷舍。台灣退出聯合國後,蔣夫人以傑出外交手腕,在友邦有難時,捐助友邦物品、藥品、財物等,並在海外建立22個分會,強化婦聯會影響力。

婦聯會計有10萬名資深會員,搬離長沙街廣大的庭園到林森南路後,繼由辜嚴倬雲擔任主委。婦聯會在長沙街時期作主建物至德堂於1998年列為市定古蹟,在日治時期是日本的陸軍軍官俱樂部,是巴洛克式建築。婦聯會以「針線情」為國軍縫製各種衣褲、床單等日用品,直到1991年止。現階段已轉型社會福利,尤以開拓聽障療育,並有振興醫院、華興中小學、惠幼托兒所等相關機構。

地點:台北市長沙街一段27號



【拓荒者與呂秀蓮】拓荒者出版社
由左手拿鍋鏟,右手拿筆桿的新女性組成的出版社,由呂秀蓮、施叔青、曹又方、黃慧鶯、王中平、陳雲英等娘子軍,於1976年創立,積極為台灣女性運動著書立論,短短3年內出版了15本影響眾多女性覺醒的書籍。

拓荒者是亞洲第一個結合婦運與出版的運動搖籃。在戒嚴時期規定不得組社團,但呂秀蓮辭去行政院科長前,連續在報章寫文章呼籲兩性平權,於1971年發表「傳統的男女角色」長文,敲起台灣「女界鐘」。後來在高雄開辦「保護妳專線」,在台北成立「拓荒者之家」,最後成立出版社,用文字宛如「利劍」來拓荒,在財務壓力與特務施壓下,受盡打擊,是一場美麗心酸、既短暫又雋永的夢。

地點(舊址):台北市仁愛路二段24巷

【陋巷曙光】婦女新知博愛路辦公室舊址
呂秀蓮因高雄事件於1980年被囚,1982年由李元貞等女界菁英組成婦女新知,以出版雜誌方式喚醒女性自覺。那段時間他們沒有固定辦公室,要跑三點半,如果沒有堅定的婦運使命、姐妹相互打氣扶持的情誼,是難以支撐的。解嚴後,雜誌社決定成立基金會來推展婦運。1987年,婦女新知租用了北門口博愛路1巷1號的3樓,因緣際會,後來晚晴協會、婦女救援基金會等3個婦女團體先後在同一棟樓裡上班,開始一段由女人共同寫下婦運另一章的「Herstory」,她們同棟分層辦公,共享資源,展現女性團體互相扶持、壯大聲勢、建立默契與拓展婦運氣度。
1990年起,婦女新知設立女性學研究中心,後來也刺激了學院內的婦女研究。培訓大專女生在校內成立女研社,暑假辦姐妹營,互相砌磋女性意識,催生女學會,刺激學院內婦女研究,衝鋒前進立法院修法,婦運火車頭引領各種女性議題,在多元社會百花齊放,在這個老舊的空間,有女人歡笑、辛勤工作、聚合,婦運一棒一棒的接力下去。

地點(舊址):台北市博愛路1巷1號3樓



【主婦舞台與環保的力量】主婦聯盟
 1986蘇聯發生車諾比爾核能事故,震驚世界,學界男性菁英檢視環境問題,而女性則以母親、主婦的角色來檢視生活環境。     
 
1987年,徐慎恕召集一群主婦,於1989年成立基金會,目的在為台灣日益惡化的環境作出實際行動。藉著出版小冊子來開發環境意識,並蓄積設置基金會的本金。陳秀惠擔任首任董事長。培訓無數的環保媽媽進入社區、學校。倡導垃圾分類、資源回收,推廣再生紙,建立數條郊山自然步道(後成立中華民國步道協會)、鄉土/環境教育等。家長會的功能改進,亦透過這批勇猛女家長,在20年前的社會,她們是一支「勇於開口,敏於行動,樂於分享」,既美麗又剽悍的隊伍。

歷經10年奮鬥不懈,資源回收已成為國家政策。2001年再成立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,實踐共同購買經驗,累積綠色消費之概念,關懷小農、原住民、弱智族群工作權的有機志業,首任理事主席為陳來紅。
地點: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



【以文化推動婦運 華文地區第一家】女書店
1994年開設,是華人地區第一家以女性為主題的書店,是啟蒙女性新生代的重要場所,結合婦運與文化實踐,持續辦理系列女性課程,與議題活動、新書發表等。是首家女性主義出版公司和女書店的結合。女書店自喻為女產「自己的房間」,始終溫暖、自在的開放著,讓年輕人能滿載而歸,並且期望能成為開啟女性自覺的一扇窗或養份。在強勢的跨國網路書店氛圍中,具特色的女書店的存在是多元文化重要指標。

地點: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anm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