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春三月,是天母最適合戶外活動的時節,可以獨自一人,也可三五好友,一起在天母春遊。不好好走一走,就枉費這片美好的土地。本期推荐的是以水管路為中心,及其週邊的翠峰步道和半嶺水圳步道。

 「天母古道」必也正名乎

許多人都以為中山北路七段232巷四個大字的「天母古道」標示處,就是「天母古道」的入口,其實這條路是為草山水道開拓的,應該只能稱做「天母水管路步道」。

依據天母三玉宮農民曆的天母社區地圖,在中山北路190巷淨光寺旁,有一小路上行,會穿過東山路,到達仰德大道前南非大使官邸,再接菁山路,這一條才是真正天母人的「天母古道」。三玉宮主任委員李忠義指出,在他的祖父的時代,天母居民到行義路一帶採硫礦,然後走「天母古道」,到達絹絲瀑布、擎天崗後,接魚路古道到金山,賣掉硫礦,買魚回天母、士林販賣。這條才是真正的天母古道。遺憾的是連台北市政府的導覽資料也是錯的,我們自本期起已經把它正名為「天母水管路」。


水管路步道--1300級階梯段
從天母公車總站圓環下車,步行到中山北路七段232巷底,就可以看到「天母古道」的招牌,這就是「水管路步道」的入口(詳見BOX「天母古道必也正名乎」一文)。

從步道口拾梯而上,是一路階梯,有山友算過,約有1300階,雖然這是一條大眾路線,但步道一路上坡,若非經常運動者,中途最好休息3、4次,以調整呼吸,不必逞一時之勇。一旦石梯走到盡頭,有一涼亭,涼風習習,天母市區景觀一覽無遺,就是最好的回報。

三角埔發電站。草山水道系統1928年起興建,1932年完工,在水管路步道下方的三角埔發電廠運用水力發電,早年供應天母一帶的電力,後來廢止,成為自來水的加壓站。過去是「水源重地」,有衛兵駐守,也有巡水隊保衛水道安全,現在平日無人看管,原建物仍保持良好狀態。每年水道祭開放供人參觀。

在水管路步道入口可以看到兩排信箱,這是水管路旁居民的信箱,放在山下,以免郵差上下坡之苦。這幾戶人家世代居住在天母,長輩都曾參與水管路的修築,路旁有竹林、龍眼樹、楊桃樹等,也是50年前天母的農村景象的見證,沿路動植物物種豐富多樣,可以細細觀察,可免一路登山無聊。雖然天母四季長綠,但各季的草木景緻不同,其間蟲鳴鳥叫也因時而異,是一個可以經常運動的好路線。

1300級階梯差不多走到一半,就會到番婆嶺。番婆嶺是因過去有原住民婦女居住而得名。這裡有魚池,農舍數間,其中一間保持完好,是很漂亮的閩南式民居,值得佇足欣賞,也稍事休息。這裡有一條柏油路可通往中山北路190巷,近年有人在此開闢別墅,也引發了水土保持的疑慮,以及土石流的災情,讓天母的好山好水蒙塵。

過了番婆嶺,再往上,就可以看到黑色的大水管和階梯並排,如果有興趣,可以仆在水管上傾聽水流的聲音,這條水脈80多年來潺潺流過,不舍晝夜,一方水土養一方人。

水管路石梯的盡頭有一座涼亭,曾被環保局拆掉準備蓋公廁,經草山生態文史聯盟要求民調,結果回復涼亭。這裡視野遼闊,景觀之美不必贅言,要由您自己去走、去欣賞,這些山水田園之美,文字敘述只是多餘。


水管路步道--山徑段
石梯盡頭的水管路步道,轉變成平坦的山徑,先前爬過1300階的遊人會更覺得它的可愛。這段步道一開始有一安山岩建物,就是草山水道第三水源的調整井,旁邊有水龍頭,若想喝一口陽明湧泉的好水,水龍頭打開就可生飲,聽說泡茶則特別甘美。

水管路步道這幾年因遊客眾多,古道的下東勢產業道路(由天母東路轉東山路而上,可至文化大學)附近,成了違章餐廳的溫床,雖經舉發,但未依法處理,讓違規營業坐大,雨季甚至沖出大量排洩物,讓水管道成了排污道,令人扼腕。台灣大小違規處處可見,公權力與之勾結,可見一斑,這也是未來最大的隱憂。反觀竟有如此多的消費者,願去消費,這也是造就環境惡化的根源。

這段步道一路平坦,沿途景觀時而開闊,可以俯瞰半嶺景緻,有時山崖邊樹木長得高,形成了一條最涼爽的山間步道。春有華八仙的四瓣白花,宛如白蝶飛舞,夏有蟬鳴、螢火蟲,秋有楓紅。要提醒的是,這4、5年來有猴群聚居,大量繁殖,不幸曾有遊人餵食,或丟棄食物,打破了人和野生動物界線,此後偶有猴群傷人事件發生。尤其是清晨、黃昏是猴群覓食時間,最好結伴而行,或帶手杖,以防萬一。若遇猴群,能避則避,不要看小猴可愛,以為可以玩耍,反會引起大猴攻擊。這批猴群已超過安全數量,若無有效控制,未來傷人事件可能層出不窮。

天母古道的終點即是第三水源地,也是陽明湧泉的水源口,平日有閘門封鎖,唯有天母水道祭的時候,才開放供人參觀。水源重地本應受到保護,若有幸在開放日進來,不要只用眼睛看湧泉,不要只記得喝湧泉水(水色湛藍,又稱藍水),別忘了暫停橋上,聽瀑布水聲、聽鳥聲,寧靜之樂莫過於此。

第三水源的好水,在這裡就可以享受到,請愛惜水資源
3   附近許多餐廳,是否合法營業?污水如何排放?令人關切
4   最後的路段可以看到簡易的集水設施
5 (路標)


翠峰步道

水管道步道走到「水源重地」標示旁,往上可以通往文化大學,這一路都有標示,想迷路都不可能。但若不想走原路回來,還有兩條比水管路更老的步道,一條通往翠峰瀑布,一條通往猴洞與慈悟寺,都值得走一走,特別是往翠峰瀑布的路,可以一窺磺溪的上游,許多人都不知道。

只要從水管路中段的「親山步道打印台」,往下走小徑,就可進入這兩條步道,左走(向南),可到慈悟寺,右走(向北),則通往翠峰瀑布。這些步道並無明顯路標,初次前往者,可能需要嘗試錯誤才能找到路,這或許也是有趣之處。

翠峰瀑布的水是來自第三水源地旁邊的淞溪,混雜著大量的硫磺、鐵質,不宜飲用灌溉。翠峰瀑布以下,有居民舖設了許多PVC塑膠水管,引水使用,但因沒有妥善管理,非但有礙景觀,也沒有效率,每逢颱風豪雨破壞,就要花錢重修,卻始終未供應當地居民自來水,也顯示出落後的一面。

翠峰瀑步道一路沿磺溪而下,因為靠近水邊,景觀與水管路相異,另有一番風味。常有許多攝影者帶著三角架,以長時間曝光方式,拍攝溪裡的石頭,產生動態凝滯的效果,常出現於攝影展中。因為磺溪的石頭都經過溪水中的磺礦浸潤,產生各種色澤,有意想不到的攝影效果。

從翠峰步道沿溪向下行,則可通往慈母橋接到中山北路七段219巷上段的半嶺產業道路。在此可以向下走回天母市區,亦可向上走半嶺步道。


打印台 

從水管道接翠峰步道,入口處在打印台旁
翠峰步道路況
步道旁的磺溪,帶鐵鏽色的大石、岸邊的豐富植被,是攝影者喜愛的攝影地點
老翠峰橋的交通功能已被新建的水泥橋取代,造型古樸
翠峰橋旁的「聽濤」點,蔓藤植物攀爬其上,已看不出落款

 

半嶺步道

半嶺之所以得名,是因為它的海拔剛好是陽明山的一半,由此往上就叫上半嶺,往下就是下半嶺,因為有水圳灌溉,很早就有住家。根據網友Tony(網址:www.tonyhuang39.com)考據,1904年的《台灣堡圖》中就有半嶺水圳,因此這條水路的年代也比草山水道系統還要早。

第三水源的水是家用水,半嶺水圳則是灌溉用水。以前是灌溉稻田為主,如今幾乎全部改做菜園、茭白筍或果園,水圳依舊生養萬物,水圳步道則多了休閒的新用途。

從中山北路219巷過翠峰橋,左側的福德宮旁有石梯,走幾級就可以看到半嶺步道的說明牌,若不然,可以繼續前行,過了慈母橋涼亭後,產業道路右手處,有一株樹形完美的筆筒樹,沿旁邊的石梯而上。一路上會看到許多分岔的水圳,可能走錯,但重點是鎖定山腰上的玄明宮,因為通往第三源的水圳就緊貼在玄明宮建物旁向山裡前進。水圳終點是第三水源後方,到達水處「水源禁地請勿進入」的牌子即不能再前進。據網友Tony說,到達「禁地」牌之前有一小山路,爬一個陡坡,就可接紗帽路,接文化大學旁的愛富三路再向下走水管路,就可回到天母。(筆者當天獨自前往,路況不明,並未找到他所說的小路,只好原路下山。)

走一趟半嶺水圳步道,可以看到許多先民取水的巧思。途中,水圳還分上下層,先民借用山勢落差,把上一層的水圳以瀑布引到下層的水圳,遊人需借助搭建的登山繩上行到上層水圳,但並不困難。愈往前走,水聲愈大,來自淞溪,表示距離第三水源地更近了。途中還會看到水的階梯、水的涵洞等各種不同運送水的方式,就算進不了水源地,也可以充分體會先民的智慧和愛水之情,絕對不虛此行。水圳裡還有土地公守護,並有鮮花素果供奉,不妨仔細找找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anm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