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夜晴空之下,席開上百桌,桌上是各家煮夫和煮婦的拿手好菜,菜香四溢,舞台上樂音悠揚,時而還有動感十足的舞步,孩童在嬉戲,大人在杯觥交錯間閒話家常,老朋友、新朋友齊聚一堂,這樣的「天母大拜拜」的場景,你能想像嗎?
這正是一千多位天母人合力治辦出來的一席盛宴 — 第一屆天母鄰舍節。
時間:
地點:天母國中前廣場
下午一點鐘,主辦單位綠色消費者基金會、天母合眾國的工作人員和各方號召來的志工已經就位。標示席次的大海報由天母國中幫忙印了,貼好了。鄰舍節的大海報也貼在學校鐘塔上。不久,「辦桌」要用的桌椅運到了,主辦單位總共訂了一百多張桌子、五百張椅子。天母國中的童軍團、志工開始舖設餐桌,合力把餐桌紙舖好,再用膠帶固定住。工作間,突如其來的大風會把還沒有固定的餐桌紙吹的到處都是,有時候甚至會從餐桌紙的連接縫隙灌進,把貼好的紙桌布吹裂一個洞,引來連聲驚叫。
天母國中的童軍出動,和志工一起布置會場
天公作美氣氛佳
四點多,準備工作大致就緒,一百多張長桌分成十數列,舖上白色的紙餐巾後,看起來已經頗有席開百桌的氣派了。不過更美的還在後面。草山生態文史聯盟的召集人徐美女一早去採買了花材,她不但插好了西洋式的桌花,還紮了許多小花束,固定在桌子的兩個角,會場就頓時「氣氛佳」了起來。
第一屆鄰舍節的「第一鍋」來了,滿是麻油香
五點不到,第一屆天母鄰舍節的「第一鍋」就到了。住在行義
帶來薑母鴨的民眾接受電視台訪問
鍾小姐帶來一鍋薑母鴨,是她特別從南部婆婆家帶來的,
各家的拿手菜一一進場。有如一場美味的接力。可以說,天母的煮婦和煮夫,功力真不是蓋的,有人笑說,以後可以在天母辦家常菜比賽。
都會中的大拜拜必定在孩童心中留下深刻印象
各國料理大集合
當天的菜式可說是各國料理大集合。在此不妨回味一下:
中式的有:涼拌菜、炒米粉、金瓜米粉、涼拌冬粉、長壽糕、果凍、肉庚、紅燒牛肉、薑絲大腸、客家小炒、番茄雞丁、清蒸茭白筍、腰果雞丁、豬腳、涼拌花枝、季節烤蔬、麻油雞、薑母鴨、滷味、泡菜、五穀飯、蔬菜番茄拉麵、油飯、三寶冷飲、紅豆湯
亞洲菜有:各式壽司、泰式海鮮、鳳梨飯、泰式涼拌
西式的有:腰果南瓜濃湯、南瓜番茄湯、荷式洋菇沙拉、烤雞、奶油鮭魚、紅酒豬排、披薩、法國普羅旺斯義大利麵、西班牙海鮮飯
當天的熱門菜:炒米粉、麻油雞、壽司、涼拌菜
天母商家提供的好菜:炒米粉(天母東路女娘的店);
特調奶茶、橘味punch、金瓜米粉、滷蹄膀(士東市場二姐的店);
西點試吃(中山北路六段工匠烘焙店);
精力湯和蔬菜沙拉(天母西路寬心園);
各式滷味和餛飩(中山北路七段蘿蔔園);
米台目湯(天母東路巷紅瓦厝)
天母老住民提供了炒米粉以腳踏車繞場一周
享用美味也要環保
鄰舍節本來就是一場吃吃喝喝的聚會,天母人端出來的菜色不但味道好,各國風味俱全,排盤、盛菜的容器也不馬虎。主辦單位呼籲自備餐具,現場就看到民眾把家裡各式漂亮餐具帶來,磁碗磁盤、玻璃盤、陶甕,連紅酒杯都一一上陣。
一位民眾帶來水果,還連過年用提籃一起帶來。水果擺放其間,活色生香還兼具雅趣,看起來就像一幅美麗的靜物寫生。
主辦單位呼籲民眾響應環保,請自備碗筷,但不免擔心還是會有民眾忘記。體貼的社區媽媽因此準備了少數免洗餐具,提供給忘了帶碗筷的民眾(酌收費用),結果一個也沒有賣出去。主辦單位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的工作人員驚呼:這些民眾真是太了不起了!自備餐具,不但吃的健康,也能有效做到垃圾減量,當天大家都很環保。
在當天的一百多桌當中,有的是「組織桌」,有些是民眾個別報名,大約是六四之比。由組織召集的,里辦公室如天和里,社團如草盟、天母之友、國小聯合會、天母國中晨泳會、士東市場、天母居民權益促進會、天母國中教職員,家長會則幾乎包含了天母所有的中小學,如天母國中、天母國小、雨農國小、蘭雅國小、士東國小、芝山國小等,社區如名人園、教會團體等,也有民眾以個人名義報名,邀請親友參加。
「同學,來鄰舍節哦!」
開同學會也是參加鄰舍節的方式之一。本刊上期報導過「余心正收藏天母記憶」一文,出刊後,本刊的部落格上出現了好幾篇「尋人」的消息,余心正和她失聯多年的小學同學在部落格上你來我往,紛紛留言。余心正乾脆利用鄰舍節,辦起同學會來,她說,她才打了幾個電話,就找到16個人參加。這也是他們班十多年後第一次開同學會。大家携家帶眷,談起童年趣事,high的不亦樂乎。當晚還有同學從基隆趕來參加。
住在三重的吳小姐,因為有朋友住在天母,通常每個月都會來天母玩。這次她應邀來參加鄰舍節,不但和老朋友相聚,也認識了朋友的朋友。她說,鄰舍節給她的感覺是「很棒」,而且第一次就辦的那麼完整,居然多達一百多桌,真是不可思議。表演的節目也很有變化。當天晚上她也和大家一樣,到各桌走走看看聊聊。她說,天母真的是一個凝聚力很強的社區。明年她也要來。
當晚到場的還有一些市議員候選人。對於這些天母居民未來的喉舌,主持人劉忠繼一一請他們上台,大家都遵守主辦單位的協議,很有默契的沒有任何「政治動作」,只是致意而已。(發文宣的都在校門外。)當天到場的有:吳思瑤、汪志冰、林瑞圖、張聿文、莊瑞雄、賴素如等。
劉忠繼成功掌控會場的熱度
鄰舍節的表演節目都由天母社區和學校擔綱(詳細演出名單見附表)。不論是熱情洋溢的中東肚皮舞、國中學生的管弦樂表演、小學生的健康操、古箏獨奏或社區合唱團合唱,都獲得民眾熱烈的掌聲。負責主持、串場的是資深媒體人、八大電視台副總劉忠繼,他既要介紹節目、訪問演出者,還要維持秩序,例如:提醒小朋友讓座給長者,食物善後處理等。劉忠繼是天母老居民,人頭熟,他這番「拋頭露面」,可說完全是為了天母人。
社區學校熱烈參與鄰舍節,提供許多表演
導護爺爺令人感動
促成當天活動的功臣還有很多。例如有兩位雨農國小導護隊員,黃爺爺和柯爺爺,都是七十多歲高齡,但因為答應要協助導護,硬是從下午四點起就在校門前疏導交通,一直到八點多才休息,足足站了四個多小時。參與籌備的社區人士更是到節目平順進行到接近尾聲,才終於放鬆下來,足証先前多次工作會議、無數通電話都沒有做白工。天母國中家長會會長許寶秀就說,當天早上她是被雨聲嚇醒的,讓她擔心極了,因為雖然有雨天的備案,但是室內和戶外寬敞的空間根本就不能比。
歐洲學校的摇滾樂團也來響應
歐洲學校的搖滾樂團是當天的壓軸節目,四個大男孩火力全開,又唱又跳,電吉他、爵士鼓帶起的重金屬音樂響聲震天,和天母在地的表演是完全不同的趣味。還應觀眾要求,安可一曲。
最後一項工作是善後,清理場地。因為事先已做好垃圾收集,活動一宣布結束,天母國中的家長和活動志工就動手收集垃圾、撕下餐紙,垃圾車也在半小時內到達,把垃圾載走。天母國中的前廣場也恢復原狀。
鄰舍節成為居民的共同記憶
第一屆天母鄰舍節到此曲終人散。主辦單位表示,鄰舍節今年是首次舉辦,民眾的熱情響應和當天的反應,顯示天母的居民很樂意認識新朋友,參與社區活動。2007年的世界鄰舍節,預定在5 月29 日(周二)舉辦,天母鄰舍節也會和世界接軌,在5月份舉辦。尤其是在這次美好的聚會之後,鄰舍節已經成為天母居民共同的美好記憶。相信許多參加者也許下共同的心願:「希望一直辦下去!」、「明年見!」
當天有三層的慶生大蛋糕
鄰舍節演出名單
管弦樂演奏 蘭雅國中管弦樂團部分成員(大提琴彭胡傑、中提琴胡福江、小提琴林宏翰、長笛陳安琪、薩克風施玟仲和黃頎皓、木笛俞雯婷)
肚皮舞表演 八芝蘭游泳隊
管樂演奏 天母國中管樂表演
古箏獨奏 天母國小四年八班莊菁誼
健康操表演 士東國小四年五班全體學生
熱舞表演 芝山國小六年五班廖韻婷、周郁方、翁鉫翔
民族舞蹈 天母國小四年五班蘇冠蓁
合唱 梵音合唱團
摇滾樂 歐洲學校學生樂團“I love my Mum”(Albert Verrall、Chris Brewser、Danny Kliner、Rhydian Vaugh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