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母圓環附近的聖安娜之家成立50多年,一直默默照護重度身心障礙者,早期多由外國教會組織支助,近些年,本地社區也漸漸投入。瑪莉亞因緣際會從台東來到天母,照顧聖安娜之家的院童也超過20年。瑪莉亞要和合眾國讀者分享,她和她折翼天使的世界。
年近半百的瑪莉亞來自偏遠的台東,居住在天母已超過二十年,和許多追求「高品質」的人不同,吸引她來此落腳的,竟是聖安娜之家(一所收容包括唐氏症、腦性麻痺、多重障礙、自閉症等身心障礙者的教養機構)裡,一群世人眼中缺陷而無用的孩子 —— 折翼的天使。
初來到台北時,瑪莉亞從事的是照護工作,一次參觀聖安娜之家後,又利用休假的時間當起義工,因折翼天使而動容,不久後成為聖安娜之家的員工,此後一直守護著這群折翼天使;連她的終身伴侶,都是一同在聖安娜之家服務時結緣,由折翼天使所牽引的。
你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
早期,聖安娜之家為了讓工作人員能夠全心投入照護工作,也為了避免照護工作影響婚姻生活,規定已婚者必須辭職,但當瑪莉亞因為結婚生子而遞上辭呈時,當時的院長白永恩神父(天主教遣使會神父,荷蘭籍。1970年於宜蘭礁溪為小兒麻痺症患者創辦文生復健院,1972年於台北天母創辦聖安娜之家,2002年辭世。)卻說:「留下來吧!從今以後,妳的家人就是我們的家人!妳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!」她因此成了聖安娜之家第一位已婚的工作人員,並在婚後正式入住天母,成為天母的邊緣人。
說是邊緣人,一點不假。瑪莉亞住在天母,但是她住在行義路,廣義天母地區的邊緣;工作地點在天母,但她每天窩在重度殘障區,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孩子,很少有機會跟其他人照面。也許她在天母住的比起許多天母人久,但是說到活動區域及範圍,實在稱不上廣泛,與此地居民的互動也有侷限,你甚至可以說,瑪莉亞眼中的天母,其實不過是她持續付出心力的聖安娜之家。
聖安娜之家原本在天母圓環旁的天主教堂內,近來為因應照護方式的轉型,也為了提供院生無障礙空間,聖安娜之家進行院區重建,暫時將重度殘障的院生遷出,搬到中山北路七段134號的聖文生分部。
走出教堂這個保護傘,孩子們並沒有直接跨出大門,頂多會在工作人員的陪伴下,到院子裡曬曬太陽,或者偶爾出外到醫院去。但由於聖文生分部的所在地更接近一般大眾的生活環境,因此有著走入社區、走入實際生活的象徵意義,使聖安娜之家不再是關在房子裡,脫離了過去家庭式照護的舊模式。
天母天主堂
有疑問的芳鄰
然而就在展開新生活的同時,也面臨新難題。入厝之後,瑪莉亞和孩子隨即接到「喬遷之喜」。有鄰居質疑聖安娜之家會影響房價,問工作人員:我剛花了一千多萬買的房子,怎麼賣得掉?或者說:我要告訴買方,說房子旁邊有這樣的機構嗎?談到這樣不被接納的對待,瑪莉亞並沒有義憤填膺,反而以溫和又瞭解的態度說:我們也可以體諒他們的擔心,可能是怕影響生活品質吧!
其實瑪莉亞也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不被瞭解的心情。她懷孕時,也有人以傳統的胎教看法為由,擔心她可能生出病童,勸她辭去工作,連帶使她也常夢到自己生出奇形怪狀的孩子,壓力很大,幸得夫婿認同,她自己更是十分堅持,兩個孩子出生後也正常健康,現在分別是高二、國三,總算讓她交代得過去。
瑪莉亞再三強調,孩子們即便肢體有缺陷,智力不如常人,學習因而受限,但也是個人,理應同我們一般享有自由、生存、受教育等權利。孩子也有感受與表達的能力;你我需要人際互動、關心、照顧與愛,孩子們也一樣,這也是聖安娜之家之所以轉型為回歸社區,所欲達成的目標與意義。其實,不獨聖安娜之家,整個台灣、全世界的照護機構都面臨同樣的轉型,已是大勢所趨。
社區溫暖多
撇開那極少數對聖安娜之家存在質疑的人不說,從以前到現在,聖安娜之家得到的溫暖還是多得多。鄰居如卡莎布蘭加花店就會送氣球給孩子;興蓬萊等餐廳和許多商家也對聖安娜之家十分友善;在沒有健保的年代,也有好心的藥局常免費相贈一般用藥。還有許多團體,如輔仁、銘傳及實踐大學的志工,美國學校、天母國小及天母國中師生、天主教堂區教友及慈濟媽媽們,給予聖安娜之家持續的協助與服務。(作者註:民眾捐款、關懷與愛心,實在無法細述,沒被點名的可別放在心上。)
雖然肢體有殘障,院生一樣能感受到大家的細心照護
值得一提的還有醫療狀況改善,也是來自天母鄰居的鼎力相助。早期到公立醫院就診,各項申請關卡重重又費時,孩子不一定能得到及時妥當的醫療,院方後來轉向新光醫院求助,迅即得到組成專屬醫療團隊(包含小兒科、牙科、腸胃科、復健科、營養科、物理治療、職能治療、語言治療等)的肯定回應,現在新光醫院除了定期到聖安娜之家提供醫療照顧外,還指導工作人員照護專業。工作人員醫療專業知識成長後,更瞭解每個院童,尤其是對個別的生理狀況及反應更了解,例如觸覺方面的敏感會使他們排斥肢體碰觸及特定衣物材質,或者飲食上的限制等等。
瑪莉亞提醒,民眾想要捐贈物資時,請別將家裡不穿、未經分類的舊衣、物品全部打包,當送資源回收中心一樣的送去,最好先詢問工作人員,瞭解院方的正確需求,這樣自己的愛心才能真正發揮作用,不致成為院方的困擾。
以平常心參觀院區
瑪莉亞也希望大家能夠瞭解聖安娜之家的孩子們,參觀院區就是很好的途徑,因為唯有瞭解才能接納,唯有真心接納才能彼此關懷。她同時提醒參觀者,第一,以平常心,不要過份同情,那只是短暫,無法長久;其次,千萬不要藉著院童來告訴自己家裡驕縱任性的小孩:「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。」因為過度的同情與帶有階級意識的比較,都缺乏了對人應當有的尊重。瑪莉亞也建議師長在帶學生、子女來院參觀前,要先做好心理建設,因為許多人初次造訪會受到很大的震撼,有人回家後不能成眠,當然也有人因此持續來院關心院童,進而瞭解、接納了他們,自己也獲得幫助與成長。
瑪莉亞進一步分享她的個人經驗,她的兩個兒子入學前跟著她與聖安娜之家的院童們一同度過,兄弟倆不但身心健康成長,還得到最好的生活教育,就是學會幫助弱勢者,不只是對肢體殘障者,對任何需要幫助的人,都要主動且不吝惜的伸出援手、給予關心。
瑪莉亞也察覺到這二十多年來天母的變化。住宅形式從早期美軍宿舍的平房建築,改變成現在林立的高樓和豪宅;道路名稱也從天母一路,變成中山北路七段;單行道現在成了雙向道;樹木更是越來越少。不過,她認為和其他地方相比,天母還是好地方,空氣好,又不塞車,商店有特色,可以散步走路的地方也多,磺溪沿路有風景可看,走趟水管路還可以上到陽明山。瑪莉亞有時候走路上班,從行義路穿過甲桂林來到聖安娜之家,她說,聽聽鳥叫聲、水聲,經過公園,看到運動的人,走過去、看過去,對面都是山,她覺得自己住在這樣的地方,好幸運。
瑪莉亞也會擔心,所謂的「高級住宅區」不知道會把天母變成怎樣的地方,正如她在意聖安娜之家回歸社區後,將會遭遇到什麼樣的對待一樣,因為這塊土地、聖安娜之家都是她的家,她企盼鄰居們能夠接納她與家人。瑪莉亞有一張帶著原住民血統的美麗的臉,她謙稱自己是個歐巴桑了,拍照只給拍側面,免得會被人認出來。一旁的工作人員笑她是怕讓警察誤認成遊蕩的外勞,查她的身份證,身為組長的瑪莉亞聽了也不以為意,跟大家一起笑得開心。能這樣大方的接受調侃,該是因她是長年無私付出,而養成開闊心胸的「高級」天母人吧。
你可以這樣幫助聖安娜之家
你可以這樣幫助聖安娜之家:
.愛心捐款 戶名:聖安娜之家 郵政劃撥帳號:19180136
.物資捐獻 紙尿褲(成人M/L號、嬰兒XL號)、食物(麥片、肉鬆、營養補給品、維他命等)
.志工服務 主要工作內容為協助餵食、陪伴
若您有來院參觀、志工服務、捐獻物資、開立捐款收據等相關問題,請電話聯絡洽詢。聯絡人:胡小姐。
電 話:(02)2871 4397
傳 真:(02)2871 1920
地 址:台北市中山北路七段171號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