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tianmu2009/4a1682c6b9e01.jpg)
浩瀚書海,有人結伴同行,不亦快哉!
有些書一直沒機會讀,有些書讀了但沒讀懂,是愛書人的憾事之一。為了彌補這個遺憾,榮總有一群人組成讀書會,最令人讚嘆的是,今年已是他們讀書會的第七年,成員固定在二十人左右。
坦白說,這個讀書會的書單有點「嚇人」,七年來莎士比亞的劇本他們已經讀了一半,荷馬史詩、中國的紅樓夢、日本近代文學史等也在書單上,每年年底公布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之後,他們也會選讀,文學獎得主馬奎斯、葉利尼克、高行健等的經典他們都讀過了。每周三中午的讀書時間累積下來,他們還出了三本厚厚的心得報告,完整的記錄了這一群人樂在讀書的歷程。
讀書會的會員學理工的人多,因此讀書會成立的時候,就把目標訂在沒讀過或沒讀懂的經典,很正常的,中外文學經典、哲學思潮這些過去比較沒有機會接觸到的書,就成了他們的標的。
榮總讀書會也充滿實驗和持續改善的精神。會長陳如菱說,剛開始的時候,他們也讀一些暢銷書,但會員反應「不夠」,因而流失,使得「讀比較深的書」成為榮總讀書會的特色,發展出不同的書單。這一路走來,他們做過很多修正。例如,深奧的書需要專人引導,他們也有一套找老師的工作流程,現在多半是先透過網路找資料、找出專門的老師。為了請到好老師,有時也要動用關係,如病人的家屬、同仁的親戚、醫院的醫生,都是他們「動腦筋」的對象。讀書會後來還增加了許多藝術欣賞的單元,如歌劇、戲曲、美術等等,拓展了會員的視野。
這些在職人士參加讀書會,可是「玩真的」。會員除了讀書,還要認養課程,有時是熟讀某本書後作導讀,有時候是勤記講義,看看他們厚達四百多頁的《心得點滴》報告,更能體會「一步一腳印」的意義。
會員認真讀書的精神必然會讓許多老師樂於傳道授業解惑。看看他們的老師群,吳佩珍是東吳日文系教授,傅佩榮、王淑華在台大,講天文就請天文館館長,法國文學請到淡江法文系的鄭安群老師,可以說都是術業有專精。(讀書會略收費用,每堂課100元。)
說起讀書之樂,陳如菱眉飛色舞起來。她回憶說,他們才讀完荷馬,電影「特洛伊」就上演,去年看白先勇的崑曲牡丹亭時,更慶幸讀書會早就讀過了文本,她看的好過癮。到四川、雲南一帶旅行,陳如菱怎麼看西南的山水,都覺得她就在高行健的《靈山》裡。
陳如菱常愛掛在嘴邊,說他們這一群人何其幸運,工作固定,生活穩定,可以一起讀書。榮總讀書會一路走來的經驗,則是讓人看到一群認真讀書人的美麗,以及「生命因書而富」的真實例子。
榮總讀書會歡迎地方人士加入。
時間:每周三中午12:00-13:00
地點:榮總思源樓4樓419室
連絡人:2875 7515 陳小姐
榮總讀書會近期書單和時程
日期 書名/專題演講 導讀/主講
10/04 陽暉樓(上)--宮尾美登子 吳佩珍教授
10/09 莎士比亞—終成眷屬 王淑華老師
10/12 大溪地之旅:追尋高更 張天鈞教授
10/18 陽暉樓(下)--宮尾美登子 吳佩珍老師
10/25 美術欣賞:未來派與新造形主義 林文熙老師
11/01 哲學系列:馬克斯 傅佩榮教授
11/08 馬背上的醫生 邱仁輝醫師
11/15 中醫養生 楊薇醫師
11/22 與歌劇邂逅:雷翁卡伐洛「丑角」林郁穎老師
11/28 脂肪球(上) 鄭安群老師
12/06 脂肪球(下) 鄭安群老師
12/13 歷史:中亞文明入門 周健老師
12/20 藝術創作:裝置藝術 劉世芬老師
12/27 星星的故事:恆星的生老病死 邱國光館長
1/3 三國演義(下) 洪姐
1/10 蘭巴倫的篝火:史懷哲傳 曹永洋老師
1/17 追風箏的孩子 CC老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