莎士比亞說:「生活裡沒有書,就好像生命沒有陽光。」天母北路樂器館「譜尤瑪」卻要加一句:「生命裡沒有音樂,就好像地球沒有生命。」

說這話的是創辦人陸光朝,他有一個很特別的身份,他是台灣極少數的專業提琴維修師,也是國家樂團的專任提琴維修師,更擁有捷克的小提琴製造師(Master Violinmaker)的証書,具有這種資格的,在台灣五根指頭絕對數得完。

譜尤瑪教室有一間特別的工作室,牆上掛了十多把小提琴、幾十種修琴要用到的工具、量具,地上堆放著各式提琴,修好的、待修的,順眼看過去,總數至少有數十把。

陸光朝是卑南族(譜尤瑪就是卑南族名),在台東卑南村長大,父親是老師,喜歡作曲,他對音樂的喜好、對聲音的敏感,可說是從父親耳濡目染。小時候父親作曲,也會教子女分部來唱唱看,效果如何。

陸光朝後來唸防校,退役後進入功學社當業務,面試時出手調音,就一鳴驚人。他說,他從小音感就很好,當年家中鋼琴調音,調音師從早上調到下午,還是沒有調到全準,他卻很容易聽出來。

從業務、調音師到自創事業,生命到轉彎的地方,陸光朝就跟著轉。

民國85年,陸光朝42歲,迷上了小提琴。學了8個月,機會來了,朋友安排他到捷克學做小提琴。臨行時朋友說,到了那裡要多發揮創意和勇氣,原來過程中有點誤會,捷克的樂器廠商以為他會做小提琴,而不是來學的。但是陸光朝說服老闆給他試試看,一路通過考驗,終於得到接納,半年後拿到証書。去捷克時體重80公斤的他,拼到只剩60公斤,太太接機時說:「好像飄來一具骷髏。」

聽陸光朝說他的「琴遇」,每一個都精彩。他看過新秀用名琴拉出的音色出奇的飽滿,有張力,讓他起雞皮疙瘩。第二天再聽樂團第一小提琴手,就覺得音色平淡乾枯,這簡直就是孔子聽韶樂,三月不知肉味的翻版。當然,新秀那一把琴是借來的千萬名琴,二、三百年後的光采一樣令人驚艷。

陸光朝有一次修到一把1854年的琴,他形容那把琴到店時有如飽經滄桑,但只要能巧手回復到應有的樣子,他就覺得值得。若是修到特別的名琴,他也會有心理負擔,只得每天抱進抱出,以免有任何閃失。

每一把提琴的音色、特質都不同,陸光朝樂此不疲,他更希望有一天,能做出一把滿意的作品,把台灣做的琴放在世界地圖上。


有時需要大卸八塊才能修好琴


試拉小提琴


牆面上的工具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anmu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